2019-2020绍兴市旅游专业跨界融合创新团队总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30 13:03 浏览次数: 【字体:

跨界互融,超越自我

——绍兴市旅游专业跨界融合创新团队总结

2020年年末,当每一位团队成员从钉钉、微信、QQ发过来的信息,王蓓芳老师看着电脑文件夹里这一叠叠奖状,这一份份荣誉证书,满满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回味着两年来团队成员一路走过的风雨历程,每一份教学设计、每一堂跨界课程、每一篇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每一项学生创意作品、每一个社会服务成果都凝聚着旅游专业跨界融合创新团队小伙伴们的心血和付出……

一、团队组建,是合作更是创新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也给职业院校提供了“三教”改革的方向指引。教师是“三教”改革中最有活力的因素,围绕这一职业教育教师改革的核心目标,旅游服务跨界创新团队以绍兴市旅游职教集团为合作平台,团队组建先从集团加盟学校的专业教师开始展开合作,之后又将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专家拉进“朋友圈”,团队的规模不断扩大……单慧芳、劳鸿燕为绍兴市旅游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的旅游专业和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团队骨干张小清老师多年来担任上虞区职业中专的旅游学科教学工作,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教研室主任张文莲教授为经验丰富的导游考评专家,旅游行业的高级导游林斌先生是绍兴市旅游职教集团的企业成员单位——绍兴海峡旅业的总经理,同时团队还吸收了宁波行知职业高中丁玲苹老师开展跨区域的专业合作。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团队的成员不断扩大,企业导师大禹陵景区资深导游唐筠、行业精英浙江仙人掌海外国际旅游公司全国优秀导游孟国帅、教学新生力量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实训指导教师陈泽方、绍兴技师学院英语教师傅国琴,团队成员的角色、职业、年龄、岗位各不相同,交流分享互融创新的初心却坚持始终。

在融合建设过程中,企校师资紧密协作,跨界融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岗位技能双重提升。依托团队,王蓓芳和浙江仙人掌海外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洁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团队成员参与绍兴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调研课题;王蓓芳和张文莲老师协同撰写绍兴市柯桥区全域旅游导游词,校企师资协同开展教材成果编写、之江汇网络课程建设……团队积极实践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产教互融改革,有效打通绍兴市域旅游服务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的“任督二脉”。

二、教学改革,是融合更是重构

行业企业大师、高职院校专家、不同专业教师的思维碰撞,给旅

游服务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同时,在“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旅游专业教师与语文教师,与英语教师、与企业导师、与行业大师开展教学融合实践研究,进行教学跨界创新。不同学科教师协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协同上课、协同进行探究教学等,形成跨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建立“跨学科教师”的发展机制。

2019年6月,王蓓芳和语文教师劳鸿燕合作开出“酒意共诗情——绍兴黄酒文化”课,文专教师共同研究授课对象、解读黄酒文化、改革教学模式,开出了一堂活动体验,文旅互融的创新课;同年11月,两位老师再度合作“惠风和畅说兰亭”,品书法、描汉字、说创意,师生互动有序高效;提任务、设情景、促创新,线上线下衔接流畅。融合学科知识,解读兰亭文化,创新导游讲解,用两个学科的声音共同讲述中国故事……在跨界融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文专教师协同进行探究教学、课堂教学引入行业标准,跨学科融合的探索不断引向深入。2019年10月团队成员张小清和郭兴合作《妙语生花——演讲技巧助力导游讲解》,跨文化、专业与企业之界,引入企业评价元素,开启课堂标准与企业标准对接之旅;丁玲苹和沈燕增老师开设《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深挖致欢迎词主题,层层分解,步步深入。

2020年团队成员开启了企业课堂的新征程,《探千年帝王陵 传中华万古义——大禹陵景区导游讲解》《水乡流动的生命——乌篷船》,引入企业导师,融汇职业场景,汇聚多元文化,让传统的导游课堂更加适应文旅时代的新发展。跨学科教学的尝试为中职课堂教学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让中职教师找到了课堂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也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点亮了一盏闪亮的明灯。

三、成果编写,是更新更是迭代

导游工作被认为服务行业中最具挑战性最为繁复的工作。而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最为缺乏的往往是导游岗位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独立的带团技能。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时任浙江仙人掌海外国际旅游公司导游部经理的董洁洁每每困惑于实习学生的上岗磨合期,向学校提出能否基于导游工作过程开展地陪导游的课程改革。

为此,团队通过校企合作产教互融开发了《地陪导游操作实务》校本教材。在课程中结合导游工作岗位实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依据地陪导游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地陪服务分为“准备工作”、“接团工作”、“参观游览工作”、“送团工作”、“善后工作”五大项目,通过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职业场景引领大家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专业导游的示范中体会每一个任务的工作细节,在任务总结中梳理地陪工作的服务要点,在任务拓展中开展学习成果检验,进行技能迁移。该教材在相关学校专业教学中使用修订,三易其稿;结合教材团队教师合作撰写教学设计、拍摄导游服务照片、邀请专职导游讲解,请求企业协助修正,制作微课视频,合作教材成果《地陪导游操作实务》获得绍兴市首届教材成果二等奖,教学案例荣获绍兴市一等奖。

为了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有效实现学校专业教学与导游岗位实践无缝对接,2020年旅游服务跨界创新团队依托“之江汇”网络平台开启了建设《地陪导游操作实务》网络同步课程的共融之旅。教师可以借助于基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特点采用“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导游带团的实际教学案例深化具体教学过程,促成学科知识与导游技能的融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对接,为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跨界互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维教学模式。

团队在编撰产教融合教材的同时,还进行了文专融合教材的尝试。2019年开始团队成员跨区域跨专业合作编写《赏诗词 学导游》,该书以诗词文化与旅游景点融通为教学契合点,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基点,学科内容跨界融合,以学科“+”的形式编写。立足于浙江省内的名胜古迹、人文民俗,形成风格独树的文化专业兼容的教学内容,彰显本土特色。以文人墨客流传千古的诗词为引导,探求诗词中蕴含的典故名胜,以文化的情怀去欣赏别样的风景。使专业课堂更具文学趣味性,文化课堂凸显专业特色。

四、社会服务,是共享更是提升

跨界融合的教学改革促进同学们导游技能有效提升,在学生创意作品《品不尽的越地文化 读不完的绍兴风情——绍兴名人故居研学旅行导游讲解》中,同学们选取了绍兴古城最为典型的名人,有享誉海内外的书圣王羲之、有光耀世界的民族魂鲁迅、有传承地域文化的绍兴师爷。人与景相连,景与文相依,在该作品中充分发挥导游人员文旅融合的讲解特色,依托名人文化发生的具体场景,围绕书法圣地兰亭、5A景区研学旅行示范基地鲁迅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昌古镇,从研学旅行对象的角度开展导游讲解,且游且研。助力“文化与人”“文化与产业”“文化与城市”三位一体的文创大走廊建设,助推绍兴城市文旅融合品质提升。该作品荣获绍兴市跨界融合学生创意作品一等奖。

在跨界融合的团队建设中,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

积极发挥了旅游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贵校的王蓓芳老师,认真履行职责,既敬业又专业,高质量完成了景区镇/村、等级民宿、A级旅游景区等工作的评定、验收与推荐,充分展示了贵校专业教师与干部队伍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精神风貌”这是2020年12月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写给tyc1286太阳成集团的表扬信。团队中的张文莲老师有感于游客登山时休息空间的局限,发明了“登山用辅助装置”和“旅游景区休息亭”。

团队中的单慧芳老师多年来担任绍兴市饭店业协会秘书长工

作,同时兼任绍兴市东方御花园连锁企业首席顾问,一直热心服务行业,帮助企业解决痛点。今年旅游行业受疫情、政策、自然环境影响明显,不少酒店业的经营举步维艰,出现明显的经营管理焦虑症,在单慧芳老师带领下绍兴饭店业协会进行酒店人才队伍建设和品牌化经营改革,承办绍兴南宋文化主题宴展示活动暨绍兴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绍兴旅游饭店特色,加强主题文化提炼能力,加大服务技能人才建设,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助力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