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口味特别的“混合果汁” ——构建多样化的导游专业跨学科课堂教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30 14:40 浏览次数: 【字体:

制作口味特别的“混合果汁”

——构建多样化的导游专业跨学科课堂教学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王蓓芳  劳鸿燕

一、跨界融合课堂教学的实施背景 

导游是服务业中最具有挑战性最为繁复的工作,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更需要面对鲜活而复杂的每一位游客。因此有必要在中职导游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职业情境的跨学科教学,融合专业及相关文化基础学科,探索以中职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艾伦·雷普克在《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一书中提出:跨学科研究是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进程,这些问题太宽泛太复杂,靠单门学科不足以解决它。他将跨学科研究比喻为调制一杯精心调配的混合果汁,进而阐明了跨学科研究的一些基本特征:选取的水果学科并不是随意而为之;水果的混合过程(整合进程)改变了每一种水果(单一学科的见解)的成分;混合果汁整合的结果会产生某一种新的东西;以学科为依托,以整合不同学科见解,进而构建更加全面认识为。

开展导游专业跨学科研究,在时空上容易受到研究课题的制约,因此,旅游教学团队立足导游工作的实际职业情境,积极发挥不同学科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多方力量,尝试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制作出一杯杯口味特别的“混合果汁”,在提升导游专业学生服务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跨界融合课堂教学的主要做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的差异性,在导游专业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一般可有如下三种表达方式:即,文专融合跨学科教学模式;文专跨课企业参评教学模式;校企跨界文专互融教学模式。

(一)文专融合跨学科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以专业教师为主文专两位教师分线完成

各自教学部分,并且围绕教学重点开展融合教学。如图1-1

 

 

6d77fc370b5441b1b0372d7510196f59.png 

 

 

1-1:文专融合跨学科教学模式

实施案例:《酒意共诗情——绍兴黄酒文化》——绍兴黄酒以其悠久的历史积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蜚声海中外,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酿造手法之独特,操作工艺之精湛,历史内涵之丰富,中国其他黄酒无出其右。在文旅并轨的新时代,作为一名绍兴导游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绍兴黄酒的品种分类、口感特征、选购方法,更需要解读绍兴黄酒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文旅融合”在绍兴黄酒的导游讲解中越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故采用“旅游+语文”文专融合跨学科教学模式进行绍兴黄酒文化教学。该课教学设计如下图1-2

 

11c3fb30368244a9946162090a4d91cd.png

图:1-2《酒意共诗情——绍兴黄酒文化》教学设

《酒意共诗情——绍兴黄酒文化学科教学中语文老师负责诗情,专业老师负责酒意,两位共同完成教学过程,结合绍兴黄酒基本知识,解读黄酒文化内涵,开展文旅融合的导游讲解。

语文老师酒令为线索,创新课堂模式,将黄酒文化以酒令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学习,学生通过了解黄酒有关的名人伟人尝试飞花令,掌握与酒有关的诗词,并做简要赏析;典故令的讲解引导学生讲述解读黄酒典故;借助创意表达引导同学们结合四种黄酒特点创新黄酒故事,既为传统故事注入了新的黄酒血脉,更是对导游讲解技巧的尝试应用

专业老师从黄酒制作流程黄酒品味方法黄酒俚语俗语、黄酒性格特征等几个维度带领学生酒,谈黄酒,使学生浸润于情境教学从古至今、由内而外,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了绍兴黄酒。同时设置酒意里的文化环节深化学生对绍兴黄酒与中国文化内涵之联系的认知。

(二)文专融合企业参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由职业情境导入新课,专业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企业导游参与教学评价,文专融合解决重点,学生尝试讲解突破难点。如图2-1

da0cfeaa225c4616929b2a0ea824b82b.png  

 

2-1:文专融合企业参评教学模式

实施案例:惠风和畅说兰亭——绍兴兰亭自东晋以来成为书法圣地,因书圣王羲之而名扬天下。《惠风和畅说兰亭》这一课,以兰亭景区曲水流觞的职业情境为切入点,以“文专融合企业参评”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经“初识兰亭,整体感知;尝试讲解,初检成果;融合教学,互动探究;融会贯通,讲好故事”等步骤,引导学生开展文旅融合导游讲解。该课教学设计如下图2-2

96a6cbb8e47e4f368bbacf34528a7a92.png

 

图:2-2《惠风和畅说兰亭》教学设计

这堂课在唯美大气的书法节宣传片中拉开序幕,同学们在文化元素的浸润下融合职业场景尝试兰亭景点讲解。学生初试讲解之后,专业老师在教学现场连线绍兴兰亭景区专职导游,企业导师对标职场实际提出文旅融合的讲解要求,引导课堂教学标准对接行业服务标准,深化讲解层次。

针对初次讲解存在的问题,文旅两位学校老师带领学生从“书中极品”“文中上品”两个维度对《兰亭集序》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游走在语文和专业的文化边界,用专业为语文激趣,用语文为专业补充。

“曲水流觞”讲解任务驱动下,学生逐步深化对书法圣地兰亭的文化认知,深入对《兰亭集序》的文本探究,最终生成文旅融合的导游讲解。

(三)校企跨界文专互融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凸显教学过程的跨界融合、教学效果的

重构生成。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将教室搬到景区,走进职业情境进行实地教学;开展校企跨界文专融合教学,三师授课解决教学重点,尤其发挥企业导师在课堂教学的作用;设置真实工作任务,开展实地讲解突破教学难点。 

 a3d81435efbb42b8ad3782fa607db119.png

 

 

3-1:校企跨界文专互融教学模式

实施案例:《探千年帝王陵 传中华万古义》——大禹是创立华

夏国家文明的始祖,是华夏民族大一统、大融合的标志,大禹文化亦是新时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绍兴导游有责任与时代文脉同频共振,传承大禹文化,传播大禹精神,共同助力将绍兴大禹陵景区打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地标。

223ba9ebe03d4691ad21b3d4a151bbb5.png

在该课教学中,充分融合大禹精神的时代性,将整个课堂设计成 “小试牛刀”“对标解读”“实战储备”“落地实践”四个环节。通过真实任务引领,授课老师带领学生实战演练,设计了“瞻禹像,绩奠千古“祭禹王,古礼攸隆” “思明德,千载传颂”三块教学内容,融合“三师讲解,文化服务”开展教学,从大禹形象到祭禹祀典,到大禹精神通过互动交流活动演绎解读未知,同时借助于企业导师的示范讲解,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与学生游客的交流方法,在讲解中不同方法技巧的运用表达。进而梳理出大禹“治水和立国”的伟大功绩,最后到景区禹王殿落地实践讲解,进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跨界融合课堂教学的取得成效

1.活化了单一沉默的课堂教学

在跨学科教学中,语文与旅游教师共同研究授课对象、解读主题文化、改革教学模式,通过立体式、体验性、情景化的组合,让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生成的学生讲解内容变得文化有味。

以《酒意共诗情——绍兴黄酒文化》为例,以语文的创意表达

助力导游讲解,通过诗词、游戏、抢答等形式来探究黄酒背后的名人故事及历史来源,使整个课堂更多的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以排序游戏梳理黄酒酿造工艺揭开“酒坛里的秘密”,用正确方法品尝黄酒理解“酒杯里的风味”,借绍兴方言说黄酒俗语感受“酒碗里的情调”。将学与研的过程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丰满了学生对黄简单的理论认知有助于增长导游服务技能

2.提升了专业学生的讲解技能

  “文旅融合,创新讲解”既是当前导游的职业发展趋势,也是导游讲解教学的重难点。在《惠风和畅说兰亭》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说得清兰亭,说不懂《兰亭集序》,写得了导游词,写不出文旅融合的导游词”这样的学情,在教学中以书法圣地兰亭的标志性景点——曲水流觞为切入点,坚持“专业互补”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通过“书中极品《兰亭集序》”“文中上品《兰亭集序》”两大组合,引导学生游走在语文和专业之间,以专业为语文激趣,用语文为专业增色,最终生成文旅融合的导游讲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虽然我们不能决定什么时候死,但我们却有权选择怎样活”,这是同学们笔下的兰亭文稿;生动自然,源远流长,直击人心,这是同学们口中的“绍兴兰亭”。

在《探千年帝王陵 传中华万古义——大禹陵导游讲解》中,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接轨职业,有效发挥“三师讲解,文化服务”的引领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在实地讲解中,学生能够把原有记忆的导游词和三师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以自己的方式自然地进行现场表达实地讲解,课堂效果十分明显。“当我进入大禹塑像的实景氛围,加上前期对禹王殿的深入了解,我会很自然的与同学介绍禹王殿,追求动作优雅,眼神交流,表情管理,在乎每一个细节。这都是在以往课堂中体验不到的体会,因为后方没有实物,都是要靠想象。

3.激发了教师素养的共同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学习强国到抖音视频,从知网查询到实地探访,一遍遍地研读资料,一次次互动交流,学习、碰撞、内悟、提升,我们不仅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在别样的课堂,感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重新开启诠释教学生命的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对接岗位,不仅需要思维互融和碰撞,更需要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融合思维下的教学探索无疑给中职导游课堂教学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也导游专业学习点亮了一盏闪亮的明灯。

四、跨界融合课堂教学的体会思考

1.如何让跨学科教学成为专业教学模式的常态?

在跨学科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这一教学模式带来的全新体验和丰厚收获,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校管理和教学体系的约束,每位教师都进行着单一学科的教学,因此需要在课程意义上构建跨学科学习体系,借助于STEAM等国外的跨学科模式与本土课程进行创新性融合,积极探索不同学科相互听课、集体备课、协作教研。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计算机、艺术等多角度来认知教学主题,创设综合情境,整合思考问题,助力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实验、实践兴趣,在实践中夯实学科核心素养。

2.怎样以教师综合水平来界定课堂教学的边界?

在跨学科教学尝试过程中,教师也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尤其是作为导游专业教师,如何拓展自我的专业领域,深化专业内涵,在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跨越专业时空,深化课程设计,用更加丰厚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化的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下中重新理解教育与学习的意义,推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考与实践。


分享到:
【打印正文】